风吹稻浪遍地黄,又是一年丰收季。走进红窑镇富怡家庭农场,大片水稻已经泛黄,一串串饱满结实的稻穗垂在叶片间,空气中弥散着丰收的味道。
“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14亩,今年气温对水稻生长极为有利,种出来的稻子色泽金黄,籽粒饱满,预估产量57万斤。”提起自家的稻子,农场负责人刘景怡笑得合不拢嘴。
创办于2016年的红窑镇富怡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面积514余亩,是一家从事优质稻麦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化农场。经过几年努力,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装备为支撑、生态安全为基础,致力推动产能更高质态,走出了一条推动农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回望农场发展历程,起初农场也只是进行传统的粮食种植,但效益低下、抗灾能力差。2015年更是因自然灾害影响,一年损失20多万元。农场主刘景怡急的嘴上起燎泡,“损失那么多钱,确实非常心疼。但是更多的是不服输。别人种地都能赚钱,怎么就我亏钱呢?!镇农经站和农技站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都是科技种田,光靠之前的老皇历跟不上发展了。”后来刘景怡多次参加县农广校组织的各类种植培训课,发现稻麦生长问题及时邀请农业种植专家来田间查看原因,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稻麦涨势果然喜人。
2016年,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农场改种口感好、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南粳9108",往绿色产品方向发展。农场尝试把50多亩的麦地改种成苕子,再翻耕到田里成有机肥料。这样种出来的大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广受市场欢迎。
有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农场开始致力口碑品牌培养,2018年注册“粮满盈”商标。农场购买了大米加工设备,利用微店平台,每年销售大米10万斤以上;还通过农产品进超市展开线下销售,逐步打开了市场。2022年,“粮满盈”商标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农场将产品品牌转化为增收优势,真正实现“好米变名米”“好米配好价”。
(作者:红窑镇 刘俊茹、汤树明、秦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