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入选名单公示,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涟水县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小淮剧《我的亲家管得宽》双双成功入选。
此次两剧双双入选,标志着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涟水县淮剧团)积极践行“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重大要求,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执着文艺创作追求的再次开花结果。
近年来,涟水县认真积极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加强基层文艺院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激励机制,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创排了“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等一批精品力作,被誉为淮剧“涟水现象”。
“这次我们两个戏都成功入围,说心里话,真的很激动。作为基层剧团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不容易……演好现代淮剧并不容易,创作精品更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先破后立,必须认真弄清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谁,我们的定位在哪里……那就是必须扎根基层,要写农民身边的事、演农民身边的人、唱农民的腔,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才能从‘乡村小戏台’到‘全国大舞台’……”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涟水县淮剧团)负责人翟永军坦言道。
是的,泱泱中华,长河浩荡,思想激荡令中华文明绽放异彩,文化之魂为民族复兴筑基聚力。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传统戏曲行业跌入低谷里破釜沉舟的“突围”?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群众作为表现主体、服务对象,将目光向群众聚焦,从基层生产生活中找选题,写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唱农民的腔,在农村演,演给农民看,让群众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听到身边人的故事。同时,突出时代精神立意、现实生活立题,组织召开创作题材规划会,邀请领导、专家和各方面代表,对题材进行研讨论证,建立戏剧和综艺类题材数据库,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题材梯次结构,确保作品创作长流水、不断线。并进一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业强县、教育强县、美酒产区、生态水城、枢纽高地、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目标和中心,组织艺术工作者到一线采风、采访,到现实生活中获取鲜活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风格、手法,能够面向新时代的大众审美取向,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创造了艺术形式之“新”。还在开拓“多演常演”的市场空间上下功夫。按照“壮大、提升、延伸”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缩小服务半径,打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针对资深戏迷、潜在戏迷及老年观众、青少年观众等不同类型受众,采取分众化营销策略,编排节目清单,让群众自主选单、自由点单,有针对性推出适合其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文艺产品。通过举办“经典永流传”地方文艺精品展演展览展示,活化艺术形态,传习技艺、传承经典,以更加活跃的艺术创作、更加常态的演出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是涟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淮剧艺术的始终,深入推进剧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改善演出条件、支持院团改革发展、扩大社会影响等多项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剧团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据悉,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是继获评2023年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2023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2023年江苏省委宣传部重大题材扶持项目、2024年江苏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及2023年度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之后,入围的又一省级重大赛事活动。小淮剧《我的亲家管得宽》获得“踔厉新征程”第六届江苏省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在“中华颂”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最佳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作曲奖、优秀演员奖。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