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进一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近年来涟水坚守公共文化服务的“为民立场”,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惠民态度”,以特色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打造精品力作。坚持把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和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制定艺术创作计划并滚动实施推进。“党员三部曲”第三部《一是一 二是二》成功首演,打磨《村里来了花喜鹊》《村里有个管得宽》《我的亲家管得宽》《躲在楼上的老母鸡》《芝麻官钻笆斗》《七月七》等省级以上舞台艺术和群众文艺参评获奖作品,复排大型古装淮剧《赵五娘》、折子戏《探寒窑》《刘二姐赶会》《金水桥》《苏秦六国封相》等经典作品,建立艺术精品文库,形成“一枝独秀,百花齐放”的作品供给格局。其中,《我的亲家管得宽》入选节目类小戏小品全国文华奖剧目。《村里有个管得宽》《我的亲家管得宽》入选省文华奖展演。同时,创作加工《彩礼》《我们都是安全员》《馅饼·陷阱》《大爱芬芳》《生机勃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着重反映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重点内容,推动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宣传到群众、落实到基层。
二是打造服务平台。举办“巳巳如意贺新春·金蛇纳祥启新程”“今生有约·缘定吾悦”“书启新春·年阅味浓”“纸艺匠心·奇‘撕’妙想”“自古涟漪佳绝地·涟水历史文化陈列展”“非遗贺新春·欢乐闹元宵”等主题文化活动,组织书法工作者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举办迎新春美术作品展,承办“千年运河·翰墨神韵”情系大运河主题书画作品展,在五港前营、保滩周集等村举办“四季村晚”,邀请射阳淮剧团、宝应淮剧团、盱眙黄梅剧团来涟演出,为群众献上《渔歌声里是家乡》《运河岸边槐花香》《郎对花姐对花》等戏曲精品,承办省“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涟水专场演出,加强文化对外交流,组织节目参加省“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县区巡演,中标省“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乡镇巡演25场,并在东台等地开展巡演。
三是打造传播渠道。开展“巳巳如意——文化进万家”网络文艺作品展播活动,推出戏曲、曲艺、非遗、歌曲等文艺作品8期。同时,举办“艺”起追光春季成人公益培训班暨“夜”课堂,开设声乐、瑜伽、剪纸、流行舞、竹笛、书法、旗袍秀、古典舞、朗诵、结艺、民族舞等课程,累计培训255人次。聚焦“一老一小”,深入镇街敬老院、中小学开展志愿演出服务,传承淮剧艺术。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我助妇儿康·非遗种子驿站”项目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县淮剧团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县文化馆艺起“童”行·相约未来项目获评省志愿服务项目竞赛三等奖。
下一步,涟水将推动“供”与“需”适配,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实现“供需错配”转向“供需适配”的有效对接,促进“形”与“神”兼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业态,实现“横”与“纵”贯通,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坚持下移重心、下沉资源,扩大优质内容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加速推进文化和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聚合与系统集成,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覆盖、链条化运行。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陈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