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网站无障碍

文广旅游局:戏剧连校,让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更“有戏”

2025-04-17 来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近日,“我助妇儿康·非遗种子驿站”项目启动仪式在涟水南集镇举行,南集中心小学非遗淮剧传承社团的许煊、张泽天、刘语欣、马珺雅等同学表演的传统淮剧对唱《牙痕记》选段、《郑板桥》选段、《断桥》选段等让参加仪式的领导和代表为之惊叹,在观看演出中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对于像这样的非遗传承淮剧班,自2019年开始,分别在幸福里小学、南集中心小学、东胡集中心小学、淮文外国语等全县中小学里生根发芽……

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如何保护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在如今已被日益边缘化的“国粹”,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因此,深入推进保护传承戏曲艺术是如今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涟水县通过“戏剧连校”润心工程,逐步开展淮剧展演、淮剧课堂、淮剧互动体验等形式的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儿童近距离接触淮剧艺术,感受国粹魅力,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发芽开花,焕发新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更“有戏”。

淮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涟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涟水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是涟水人民深沉的精神追求的文化宝库。近年来,涟水县在厘清文化认同课题的同时,还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本出发,从涟水2100余年灿烂的文化传承滋养当中去挖掘戏剧艺术发展的文化根基。利用每年 “送戏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120场的契机,以戏曲文化传承为己任,开设公益传承项目,培养淮剧传承人。先后在涟水县幸福里小学、东胡集小学、南集小学、淮文外国语小学等组建“淮剧小社团”,开设周末淮剧小课堂,打造淮剧传承培训室,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聘请国家二级以上演员为学生进行教学、表演,授课,其中学生创演的“抗日大饭店”等小剧目还在省市频频获奖,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截至目前,涟水县淮剧团已开展“淮剧进校园”公益项目10余年,培训学员1000余人。涟水县淮剧团还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淮剧是我们的地方戏,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尤其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了解淮剧……戏曲艺术真正走进校园的关键是在活动中埋下伏笔和扣子,勾起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好奇心,让他们想办法到校外自己去寻找,自己去解惑。”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

是的,凝视中国戏剧,古老文明带来的戏剧文化的丰富宝藏更值得开采。如何传承,放眼世界,需要博采众长,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涟水进一步贯彻县委、县政府“2233”发展战略,加大“四张名片”的宣传力度,以文化为媒,持续深化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好文化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平台,以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动促进戏剧相通,打开了一扇扇展示城市涟水文化形象的新窗口。

在去年10月16日,由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省市场监管局、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淮剧进校园”项目再次走进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开展“非遗(淮剧)传承项目”调研活动。在调研活动中,南集中心小学校长沈锐从校园环境淮剧氛围营造、小剧场建设、小舞台改造、用淮剧演唱红色故事、把淮剧融入学科教学、开展淮剧社团活动、普及淮剧知识、提升淮剧艺术素养、淮剧社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向调研组做了五年来学校实施淮剧进校园项目情况汇报。其开展的非遗淮剧传承的做法,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戏剧作为融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诸多艺术形式的表演艺术,在美育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淮剧进校园”活动,一直是涟水“润心”赋能,从“心”启航的主打品牌。为此,涟水县淮剧团还走进象牙塔里,让莘莘学子观戏,其排演的大型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村里有个花喜鹊》等走进了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9所高校巡演,让观看演出的10000余名大学生“零距离”地一睹淮剧风采,并参加学生们的座谈会,就淮剧创作、舞台演出等“面对面”进行交流,让戏剧之光照亮心灵之窗。同时,涟水县还聚焦戏剧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堂”的理念,围绕“以戏育人、以戏润心,以戏启智、以戏承史”的育人模式,多措并举提升学校的内生动力,多轮次组织涟水中学、涟水县郑梁梅高级中学等全县中小学开展“中学生戏剧观摩”活动。还利用戏曲“走亲”方式,邀请江苏省淮海剧团、射阳淮剧团、宝应淮剧团、盱眙黄梅剧团等知名剧团排演的优秀作品来涟演出,进一步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们了解淮剧、欣赏淮剧,进一步认识到淮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在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气质上展现“新”精神,在求知探索上引发“新”思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深刻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传统淮剧之美。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