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来源:县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次
清明节,承载着中国人慎终追远、感恩自然的文化内核。两千余年来,人们以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纸鸢等习俗,在春意盎然中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亦传递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这一时节,山林间袅袅升起的香火,既是血脉亲情的延续,也暗含着与自然共生的古老哲学。
然而,传统焚烧纸钱、香烛的祭祀方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极易引发森林火灾。2022年清明节期间,某省因祭扫引发的山火就烧毁林地超800亩,直接经济损失逾千万元。火星随风蔓延,不仅威胁野生动物栖息地,更让几代人守护的绿水青山毁于一旦。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大市民要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在森林防火区域吸烟、焚香、烧纸、野炊和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努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
面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重命题,我们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清明节传统祭祀易引发森林火灾,广大群众需深刻认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涟水县应急管理局大力提倡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家庭分散追思等现代式祭扫活动,由实地实物祭扫转换为精神祭拜,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用更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当一束鲜花代替漫天纸灰,当云端寄语跨越山河阻隔,文明祭祀正为古老节日注入新内涵。守护青山常在,方能让思念永续;唯有敬畏自然,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这个清明,让我们以文明之火点亮传承之路,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生生不息。
(作者:县应急管理局 石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