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网站无障碍

文旅局:全力推动淮剧“涟水现象”品牌培树

2024-07-11 来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今年,我们要注重‘抓创作’与‘抓生态’一体推进,深入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在今年全市国有基层文艺院团改革推进会议上,涟水县在座谈会上这样说。

半年来,创作了歌曲《一代风流》、淮剧小戏《七月七》、小品《馅饼·陷阱》《安全是天》、淮海琴书《万事通》、歌曲《典亮幸福》等作品20余件,其中歌曲《一代风流》、淮剧小戏《七月七》拟参加第十六届五星工程奖比赛。编排了《我们都是雷锋》《我在水岸等你》《夏日激情》《廉政谣》《茉莉花》等舞蹈作品10余件,舞蹈《橘颂》获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报道。打磨提升省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并在泰州、盐城等地进行巡演,少儿群口相声《谁的功劳大》获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入围奖,涟水县文化馆获得优秀组织奖。创作书画作品80余幅、摄影作品20余件。这一件件一批批作品聚焦时代主题,涵盖多种艺术形式,交出了一份艺术创作的淮剧“涟水现象”的优秀“答卷”。

据了解,自去年7月份全省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涟水顺利召开后,涟水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动基层文艺院团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涟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围绕“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财政资金保障、激励机制,依靠‘待遇留人、编制留人’ ”等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调动基层文艺院团围绕“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理念,“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为此,省委研究室《调查与研究》以“活下去 火起来 传下去—从‘涟水现象’看基层文艺院团生存发展之道”为题,全文介绍了涟水文艺院团改革的成功经验。

自年初以来,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了“戏韵满淮”淮安市新创剧目展演季启动仪式,参加江苏省第九届淮剧展演月展演,并赴省委党校汇报演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等领导及300余名学员观看演出。深入推进“全市百场全省千场”演出,复排《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恩娶义嫁》青春版,培养戏剧“优青”。组织主创人员深入城乡采访采风,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谋划推进“党员三部曲”第三部作品创作,组织主创人员采风。小淮剧《我的亲家管得宽》赴南京溧水举办“南北结对合作、共享文化成果”文旅推介暨淮剧惠“宁”演出,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参加“戈壁母亲”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演出。涟水县文化馆以“免费培训,公益服务”为原则,以“享受文化,提升素质”为目的,精准为80余名文艺骨干、1000多名文艺爱好者“充电”,涟水县图书馆、涟水县博物馆等各自按照职责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同时,涟水还以64场送戏下乡、541场文化惠民活动为契机,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施“种子计划”,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军营”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淮剧“涟水现象”品牌的影响力。

淮剧“涟水现象”品牌培树的高光效应,离不开涟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文化艺术的始终,以及深入推进基层文艺院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改善演出条件、支持院团改革发展、扩大社会影响等项措施。同时,围绕“坚持放开手脚增活力、放开市场增后劲”原则,鼓励社会贤达、文化能人,领办、创办、合办各类艺术团体,在文艺团队负责人、人员构成、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对民间文艺团队进行前置审批,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年度审核把关,对一时不具备条件的督促整改,仍然不具备条件的予以取缔。并按照“壮大、提升、延伸”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缩小服务半径,打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下一步,涟水县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守正创新,继续推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作者:涟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