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民政局: 彰显民政人担当 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涟水日报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刚刚过去的一年,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民生主题,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工作举措,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彰显了民政人使命担当,书写了民政人靓丽答卷。

 

惠民政策广覆盖保民生

提高政治思想站位,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落实城乡低保对象10785户20923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45元,落实重病重残“单人保”政策,将易返贫致贫的低保边缘户纳入农村低保,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水平、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发放低保金9027万元,城乡困难群众物价补贴893万元;下拨镇(街道)临时救助金371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182人次,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解决“两不愁”中兜底作用和“三保障”中支持作用;为4774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4228万元,物价补贴152万元。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供养标准已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9468元、8668元;建立完善770名困境儿童和95名孤儿档案,发放困境儿童和孤儿养育费219万元,生活补贴6.5万元;为15183名困难残疾人落实“两项补贴”政策;为1000余名一二级听力、言语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90万元。

 

养老服务举措实格局新

为顺应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养老服务政策、法规落实落细,促进全县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民政局为25872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1736万元,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疫情期间57个养老机构实行临时封闭管理,确保入住老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造提升2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正常运行;完成适老化改造300户,发放近68.8万元康复辅助器材2600件,构建起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体,民办养老机构、村(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及智慧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同时,该局还依托新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镇(街道)养老服务资源,将全县60余家社区服务站、点接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开展线上线下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志愿者等上门为老人服务44309人次,谱写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难有所助、困有所帮养老服务新篇章。

 

社会事务强管理促和谐

扎实抓好社会组织发展与监管工作,全县社会组织已发展到802个,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9.44个,年度新发展社会组织15个,变更社会组织14个,注销社会组织17个;社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社会稳定大局,在强化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城乡地名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小区命名批复、县城区政区编纂及镇(街道)界线测绘、界桩维护及平安创建工作,大东镇、黄营镇并村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扎实做好2020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推进工作;婚姻登记服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全年依法办理婚姻登记10588对,登记率、登记合格率均为100%;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建20个节地、绿色生态殡葬花坛,整治散葬坟墓6万余座,绿化遮挡老坟场41个,全年遗体火化率达100%,新建公益性公墓70个,新骨灰入墓、入堂率达85%。为推进移风易俗,清明期间县民政局举行绿色清明,文明祭扫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推进人情减负“涟6条”落地生根;投资1600万元的县殡仪服务中心已开展家庭式集中守灵服务,为城区及周边群众解决治丧守灵难题。

 

民政工作亮点多活力增

创新民政工作举措,深化民政工作改革。推行社区微自治改革,在涟城街道涟州社区、大楼社区开展院落微自治、楼宇微自治、社区微自治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微自治,加强社区综合治理、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和谐自治。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建立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困境儿童保障等四类救助对象平台,为开展温情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民情直报队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该局为保障改善民生,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将民政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到村组,在全县建立了由2500余名村组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退休老同志组成的民情直报员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住在村组、人熟地熟等优势,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温情救助、社会救助工作。建立民情直报员队伍以来,已上报民生类信息320余件,其中重大急难性民生信息30余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日报、中国社会报、人民论坛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该局的民生服务的创新举措。


■ 通讯员 严忠诚 孙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