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风化雨”——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在涟水县文化馆隆重开展,由徐学标、梁骥、苏梅、史友梅、翟明帅、党鑫等知名书画家创作的书法、山水画、中国画共计40幅,让前来参观的群众不时地驻足,而静静地去体验那线条中抒发的那纯净情感,如同走进一片神秘的境地,感受着细腻的艺术之美……
“1-7月份,我们共举办了‘庆元旦 迎新春’美术作品展、‘千年运河 翰墨神韵’情系大运河主题书画作品展、‘水境游心’—刘德龙绘画作品展、‘应目会心’—杜愚写生作品展;‘梦回西域’—田助人中国画小品展、‘春风化雨’—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等,包含书画、美术、写生、中国画等多个类别,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涟水的每个角落……”涟水县文化馆馆长杨加堂表示。
艺术作品展览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建立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展览的方式得以呈现,供大众品读与欣赏。近年来,涟水持续深化书画艺术普及教育,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供给、强化资源整合,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推动全县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人民群众在“方寸”之间共赴一场场“山水”之约。
书画是我国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而在基层举办书画作品展,目的是通过展览让大家了解艺术作品。因此,涟水县在举办开展基层美育服务中,进一步践行文化惠民初心使命,通过开展书画展览,构筑全民艺术共享平台。坚持以“展创互促、展训互研”的新理念,在高品质展览上不断下功夫。通过充分整合线下展览空间与线上传播矩阵,依托书画展览室、宣传橱窗、官方公众号等载体,策划举办多层次书画展览活动。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书画等线上线下展览7场,展出作品300余幅,吸引线下观展群众2万余人次,线上平台点击量突破3万次。展览作品覆盖全年龄段创作者,融合多元艺术风格,为全县群众打造了沉浸式艺术体验场景,切实让书画艺术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前来参观的书画爱好者刘先生表示:“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次独特诠释,它们以无声的语言,宣告着创造者的不凡与自由……能在家门口赏到这样高质量的书画作品,对于我们这些书画爱好者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完善与高品质展览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涟水在服务供给上亦同步发力,立足优质均衡,进一步转变“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展览思路,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优秀文化种子在家门口“深种”,积极开展“六进”活动,向社区、乡村延伸,进一步打破“艺术殿堂”的 “围墙”,以无界艺术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通过组织书画志愿者队伍50余人次,深入全县16个镇街,开展通过“书启新春·年阅味浓” “自古涟漪佳绝地·涟水历史文化陈列展”“非遗贺新春·欢乐闹元宵”等主题文化活动,组织书法工作者和书画家们为群众义务写春联,累计开展惠民服务40场,现场创作书画作品300余幅,赠送对联6000余副,年画400余幅等。通过“文化进万家”平台载体,将书画艺术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既丰富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为健全“全民、全龄、全域”美育体系,涟水积极发挥文博场馆、社会机构和专业人才集聚优势,在开展的大型活动城市草地露营音乐嘉年华、互联网+非遗展示暨年货大集、“千年涟漪三月生·一城春色醉千鸢”风筝艺术嘉年华、“去花开的地方·油菜花田的自然派对”—涟水县2025首届油菜花主题系列活动中串联书画展览,扎实推进书画进基层的常态化、规模化的公益公共艺术教育普及,将书画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向基层向普通人民群众进行倾斜,打造“家门口的好服务”;同时,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文化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涟水在每年举办“艺”起追光春季成人公益培训班暨“夜”课堂、“艺”起童行—暑期少儿和青少年艺术类公益培训班等,开展书画公益培训,为书画爱好者、青少年进行“充电”。并进一步引导在涟书画家们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还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涟面授书法技艺达10多次,4次请市书协的名师来涟上课,为会员和书法爱好者传经解惑。还组团外出参观中国书协和名师培训班,进一步引导书法爱好者出精品。组织书画家赴微山湖、赴盐城参加“国际湿地 大美盐城”全国油画名家写生等采风活动10余次,创作了水彩、粉画、油画、中国画等精品力作200余幅,进一步激励了书画家们更多的关注身边的美景、人文风貌,创作出更多的展示涟水的艺术佳作,在“方寸”之间讲好涟水故事,促进我县书画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杨加堂、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