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阵地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创造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近年来,涟水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文化惠民服务新空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文化“软实力”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环境“赋能加码”。
注重城乡联动。充分发挥县本级文化场馆勇挑大梁作用,坚持以城带乡、以馆带站,从拓展场馆功能、延伸服务空间、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总分馆联合联动,促进文化阵地从“建起来”到“管起来”“用起来”到“好起来”的转变。在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等各个节点,全县总分馆平均每节安排歌舞、戏曲、曲艺、非遗等文化活动80场次左右,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及可享。
注重资源整合。积极推进文化场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机制激合,突出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阅读推广、电影放映、艺术培训、书画展览、非遗展示、研学旅行、科学普及、便民服务等内容,月均安排10至20项活动,利用醉美五岛湖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布,提升文明实践和文化活动“能见度”、知晓率和触达率,打造相互依存、快捷便利的文化联合体。
注重要素集聚。投资10.8亿的淮安涟漪·流韵千年文旅综合体项目入选2025年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名录。实行跨界跨行业融合,在县城东西吾悦广场等主要商圈,开展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相亲大会等活动,推动文化艺术与购物、休闲、美食、娱乐等业态协调推进,打造商圈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同时,围绕红色寻访、文博体验、科技普及、游览观光、品味书香等内容,文化场馆、景区景点,服务接待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研学旅行20余批次计3200多人次。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王晓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