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在五岛湖旅游区一品梅广场,“红心向党 ‘艺’起追光”——庆祝建党104周年文化惠民演出暨2025年春季成人公益培训成果展示顺利开演。其悠扬的乐声,欢快的舞步,精彩的节目不时让现场观看的市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晚的节目质量非常不错,看得出像是专业的水平,特别是现场展示的书画作品,真的很好……”市民刘女士笑着说。涟水县文化馆馆长杨加堂表示:“在今年的公益培训中,我们聘请了有责任心、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公益心、乐于奉献的房燕、孙博文、候雅平等县域内10名教师,这个‘夜’课堂受到了广大市民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许多课程如瑜伽、书画等炙手可热,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
是的,为满足更多市民的业余文化需求,近年来,涟水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积极探索公益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逐步推出春、秋两季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课堂,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艺术修养,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目前,涟水县已开展公益培训班已连续举办9年,年均开展辅导培训380余课时(每课时2小时),累计1.2万余人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上好公益培训这堂“课”,涟水在聚焦群众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上,组织人员围绕“群众需求”为着力点,认真谋划广大市民参与的时间节点、公益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通过“建立共性需求清单—明确本地具体需求—项目完善提升”的流程,为市民积极策划推出一系列与时俱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瑜伽、书法、声乐、器乐、舞蹈等多项课程多元化的普惠性公益培训服务项目,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市民接受公益文化培训,在提供专业培训的内容基础上,市民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距离与爱好,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文化课,并把市民参与的时间节点回归夜晚, 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走进“夜课堂”的机会,充分体现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让“艺”心惠民,真正提升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涟水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在公益培训中进一步立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突出文化传承,开设了书法、非遗结艺、曲艺等课程,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在公益培训中成为文化传承的 “手艺人”,让公益培训成为市民文化需求的“文艺加油站”,进一步增强向真向善向美精神动力。同时,为更加突出多元服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专业老师等“特邀志愿者”在公益培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培训,开展各类丰富有趣的非遗教学等实践活动,让公益课堂真正“七彩斑斓”和充满能量。
文化实力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更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为让公益培训这堂“课”更成体系,更具规范,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服务模式和经验,涟水通过“提高服务效能,服务中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聚焦公益培训 “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文化驱动+社会参与”的模式上实现突破,构建可持续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公益培训服务体系,通过公益培训去发现文化艺术人才,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把“舞台”和“话筒”让给公益培训中形成的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为他们搭建追寻梦想、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实施资源融聚,充盈文化人才“蓄水池”,把“全链条”服务在精准的公益培训中得以体现,让人才 “用得好”也“留得住”,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杨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