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文广旅游局:涟水县文化馆志愿服务品牌获省志愿服务三等奖
发布日期:2025-01-16   来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了在南京举办的2024年“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名单,我县文化馆打造的艺起“童”行·相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在激烈的角逐中,荣获三等奖。该项目是由省文旅厅推荐参赛的2个项目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参赛的县级文化馆。

近年来,因青少年沉溺于网游、手游、短视频而不能自拔所产生的突出问题层出不穷,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何重塑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是整个社会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培育工作,从2022年1月起到2024年7月,涟水县文化馆实施了艺起“童”行·相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积极从“志愿团队、艺术普及、传承创新、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美育协作”等“六大矩阵”进行打造,从年龄结构、身体状况、专业技能等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招募志愿者。在实施该项目中,进一步突出志愿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团队协作、心理疏导、应急处理等内容,加强对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同时,该馆还制定了服务规范和服务计划,严格服务流程。并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颁发荣誉证书、赠送纪念品等表彰奖励。目前,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共有160人,其中,核心人员26人。

为做好该项目,该馆大力实施“四季美育”工程,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特点,依据“要什么”征需、“想什么”问需、“啥兴趣”数据算需,制定项目套餐,及时向社会公布,坚持“尊重自愿、各取所需”原则,开设业余“半小时”课堂、假期“我来学”免费培训班,针对性开展书法、美术、声音、器乐、舞蹈、摄影等艺术公益培训。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受益青少年达2360人次。

志愿服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德的传承,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最鲜明的标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该馆多维打造,全面拓展延伸志愿服务阵地,深度挖掘淮海琴书、淮剧、面塑、布艺、剪纸、莲湘等地方且青少年易于接受的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实施“名师带徒”计划,遴选优秀非遗传承人与青少年结对,手把手向青少年传授非遗技艺。依托文化馆志愿服务联盟,在中小学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组建非遗社团,累计培训学生1000多人次,涌现出幸福里小学面塑、军民小学莲湘、南集小学淮剧等非遗传承群体。其中,幸福里小学的幸福娃面塑工作坊亮相全省中小学艺术展,其面塑项目入选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 针对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志愿老师及时设计创作主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以后的培训课堂上进行展示,老师作出点评,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举办专题展、主题活动,全面展示美育成果。会同县融媒体中心,每年举行青少年才艺大赛,促进“推新人、推新作”。少儿群口相声《谁的功劳大》获评全国相声新作大赛入围奖,《新安少年》获评省少儿舞蹈“十佳节目”,并应邀参加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之间界限,创新志愿服务打开方式,搭建城市露营草地音乐嘉年华、金秋文化艺术月、非遗展示暨年货大集等平台,融进阅读朗诵、知识竞答、游艺互动等元素,串连文博场馆、人文景观、生态农业基地等点位,穿插设置户外阅读交流课、青少年书画展、国防教育现场课,红色电影放映等板块,打造研学旅行专线,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心灵洗礼,感悟中华文明,读懂中国故事。坚持开门办馆,实行馆校、馆家、馆社联动,建立馆员、志愿者AB岗制,错峰、延时、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开发“云上唱”“云上舞”“云上训”“云上绘”“云上书”等网络产品,促进“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艺术讲座,普及艺术知识,培养艺术素养。

下一步,涟水县文化馆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通过制度化引领、项目化运作、常态化开展,积极探索践行“品牌”孵化和扶持,将志愿服务力量有机整合,打造众多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团队,扩大社会服务面与影响,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

(作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孙晓东、潘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