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应急管理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三个一分钟,敲响安全钟”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31   来源:县应急管理局  

据省应急厅统计“涟水县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已超70%,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毫无疑问,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提供了大量的中坚力量,但在安全管理方面良莠不齐,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县中小型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薄弱。一方面用于安全教育培训、设备安全设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学习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少数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水平欠缺,“重生产,轻安全”意识依然存在。二、缺失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安全管理人员,设立的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达标,形同虚设,这让企业的安全管理难以落到实处。三、员工安全培训、专业技能能力培训缺乏。一方面企业安全培训“走过场”,未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和培训,导致员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的专业技能能力培训不到位,尤其是新员工对生产操作流程不够熟悉,易发生事故。

为解决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涟水县应急局以抓紧小切口,力推大安全的方式,开展了“三个一分钟”活动,持续强化巩固提升中小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个一分钟”活动的开展、推进、落实和发挥实效,切切实实的帮助一大批企业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受到了广大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肯定与支持。

首先依据江苏省工业企业风险报告系统筛分企业类型、数量、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了解企业现状,由县应急局预编符合企业的“三个一分钟”学习材料,同时向各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寻求意见,最终通过讨论确定基本内容,出台《涟水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指导手册》,并不定期进行更新,增强教育的弹性和计划性。

image.png


然后选定具有一定安全生产条件基础的中小型企业,各行业组织1-2家企业,邀请专家详细的解读《手册》,帮助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并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要求企业率先开展“三个一分钟”活动,县应急局将实际开展照片、视频进行发布,广泛宣传,推荐广大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

image.png

 

一、工作前提醒。

心态决定安全。工作前提醒要做好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心态,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员工心理状态,沟通交流帮组员工解决问题,并加强提醒督促,观看事故视频,强化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保证每一位员工安心上班,全心工作,大大减少人为事故。

image.png

(涟水日益福家具有限公司开展工作前提醒,安全员向员工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二、工作中检查。

检查保证安全。工作中检查是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作业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本岗位设备的检查和测试,了解设备安全状况,保证设备开启前,人员作业前,所有指标合格,才能开始作业。

image.png

 (涟水日益福家具有限公司开展工作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每日进行公示)

三、工作后回顾。

闭环稳固安全。工作后员工需要清理物料,将使用的工具、器械放归原位,关闭一切电源开关,水阀,检查设备周边和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好工作交接记录。车间班组长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向员工告知,并对安全生产中的优秀做法进行表扬,同时告知每一位员工注意上下班安全,时刻保持安全不要放松,营造人人懂安全的企业氛围。

image.png

 (涟水日益福家具有限公司班长告知员工隐患相关情况,做好上下班安全)

其次为保证“三个一分钟”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县应急局主动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三个一分钟”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员工的责任和分工,制定出明确的安全目标,一级抓一级,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同时定期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改,提供专家服务指导,开展针对性的执法检查,全方位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空当和“盲区”。

最后通过“三个一分钟”活动的成功案例,积极推广至同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通过“上门帮扶”+“指导服务”的方式,让中小型企业能够尽快熟悉“三个一分钟”工作方法,形成政府主动帮扶、企业广泛参与、员工积极反馈的安全工作模式,通过政府-企业-员工三方合力,消除事故发生的侥幸、不安、反常、盲目等心理。

“三个一分钟”活动,改善了员工的作业条件,创造了留住人心的工作环境,强化了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企业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使得安全生产责任一级一级落到实处,使人人、时时、处处都在安全管理之中,真正地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在企业中广泛传播。

(作者:县应急管理局  张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