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手臂精准执行“命令”、质检工人仔细检查每一块经手的电路板……立秋时节,记者走进涟水苏杭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专利技术落地的鲜活场景扑面而来。“当前,公司正加速推动技术改造,380余名工人正聚力攻坚生产任务,全力打好年度收官战。”涟水苏杭科技有限公司工艺部经理陈兴国说道。
作为技术创新的先行者,苏杭科技近年来锚定专利“破题”,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拥有53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成了企业进阶的“通行证”。公司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获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5年,公司再凭专利支撑的专精特新,跻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行列。
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使得苏杭科技的产品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也为苏杭科技在众多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正是看中企业的专利技术带来的稳定性,持续深化合作。“我们申请的每一件专利,都是基于真实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陈兴国说,“我们的专利转化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断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记者在铣床车间看到,数十名身着浅灰色工装的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旁有序作业,机器主轴正高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靠近车间入口的3号铣床正进行电路板边缘的精密铣削,夹具将覆铜板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合金铣刀如同锋利的 “手术刀”,沿着预设轨迹在板面上游走。操作工陈师傅双眼紧盯刀具与板材接触的位置,左手搭在急停按钮旁,右手不时微调机器上的旋钮。“公司专注于高密度双面及多层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的研发与生产,年产能可以达到50万㎡。”苏杭科技办公室主任朱晨龙介绍,汽车电子作为公司的主导产品,远销欧盟等国际市场。
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满足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企业的质检车间内,传送带上的电路板像一张张“考卷”等待着接受质检工人严格的“批阅”。车间内多台检测设备如同“火眼金睛”,通过光学扫描对电路板进行全检。屏幕上,电路板的三维图像被拆解成千万个像素点,如出现红色警示框,工人们便在电路板上标记出微小的瑕疵。“我们要确保每一张电路板都能经过10余道工序的严格检验。”朱晨龙告诉记者,这一严苛的质量控制让苏杭科技实现了99%以上的生产直通良率。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政策的“精准滴灌”也为苏杭科技的专利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能够专注于生产和创新,啃下了53项专利的‘硬骨头’,朝着全年目标加速前进。” 陈兴国感慨地说。
从铣床的精密铣削专利,到质检的光学扫描专利,在苏杭科技,这些“创新果实”正变成生产线的“动力源”。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让更多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朝着“智能绿色工厂”发力,为涟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添把“科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