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涟水新闻
“四张名片”:加快建成“全国百强”的鲜明标识
发布日期:2023-01-06   来源: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鸟儿啁啾,芦苇婆娑,静谧的水面白鹭踩水掠过,溅起一串涟漪……天更蓝、水更清了,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图景正在涟水徐徐展开。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安东大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呈现的是建设未来之城的责任与力量之美。以“一张白纸”为起点的涟水,如今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风貌逐步提升、重点片区和重特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2022年12月29日,中共涟水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胜利召开。全会由县委常委会主持,县委书记洪然代表县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了擦亮教育之乡、美酒产区、生态水城、枢纽高地“四张名片”,全面提升涟水的标识度、美誉度。

 

教育之乡:再展雄风

自古安东出才子。涟水,勤学好读之风绵延千年,从东汉政治家军事家陈登、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到当代军旅作家吴强、台湾著名诗人蓉子,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民间谚语“沭阳财主宿迁庙,涟水人讨饭上学校”是百年来大江南北对书香涟水最具传承价值的评价。

近年来,我县以“再创涟水教育辉煌”目标为引领,“尚学涟水”“涟校连家”“涟享学”等教育品牌不断涌现。特别是今年,召开全县首届教育振兴大会,投入7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8个,“双随机”教育督导工作案例入选《国家教育督导蓝皮书》,在全市率先实现学校食堂食材统一配送,中高考保优率、提优率全市领先。创成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个,引进淮安知名品牌新星幼儿园合作办学,全县教育供给体系更加优质、尊师重教氛围愈发浓厚,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的步伐铿锵有力。

 

美酒产区:续写辉煌

涟水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从西汉时期,涟水民间就有酿酒习俗,并初步具备规模酿酒生产能力。“亭上酒初煮,厨中鱼每鲜”,著名诗人高适《涟上题樊氏水亭》形象说明唐代涟水酿酒业已经非常兴盛。

涟水是江苏唯一的“中国矿泉水之乡”,来自云贵高原地下富含24种微量元素的优质水源和精湛技艺的完美结合,成就了高沟酒“中华老字号”的殊荣,主板上市企业今世缘酒业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白酒企业“十强”。

近年来,我县不遗余力做强“酒产业”、做足“酒融合”、做好“酒文章”,举全县之力支持今世缘酒业做大做强做优,坚持不懈推进酒、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人品尝今世缘、游玩今世缘、消费今世缘,让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的称号更加熠熠生辉。

 

生态水城:美轮美奂

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涟水“四河穿城、两湖镶嵌”,具有绿、水、文的良好底色和肌理。全县森林覆盖率24.12%,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00天左右,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座天然氧吧,“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是涟水的真实写照。

我县立足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生态+”文章,精心构建“城水互动、活水畅流、生态均衡、文水相融”的城市风貌,拥有五岛湖、今世缘2个4A级景区,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充分彰显涟水自然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城乡宜居之美,再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的诗意美景。

 

枢纽高地:“涟”通天下

每天清晨7点01分,G7461次高铁列车准时驶入涟水高铁站,经过2.88个小时的运营,到达上海虹桥站。2019年12月16日,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的连淮扬镇高铁顺利通车,涟水百万人民的“高铁梦”终于照进了现实,如今伴随着连淮扬镇高铁全线开通,涟水深度融入南京1小时、上海3小时生活圈。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涟水把交通枢纽作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效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将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协作优势、区域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开通3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年旅客吞吐量从初期的23万人次,发展到最高峰的234万人次,三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高铁穿境而过,高铁涟水站日均停靠列车30余个班次;三级航道盐河通江达海,“三改二”有序推进;京沪、宁连等多条高速境内汇合,县域“五横六纵三射一环”骨干路网完备,涟水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