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 专题专栏 精神文明建设专栏 乡风文明 
全国文明村镇 • 南集镇范荡村:文化点亮乡村新貌 文艺丰富乡村生活

发布日期:2025-08-06  来源:县委宣传部    字号:[ ]

       范荡村位于涟水县南集镇西约1.5公里,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一个中心村,总户数467户,总人口2240人,2024年范荡村农民人均收入258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现有耕地面积3300亩。范荡村曾荣获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等荣誉。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范荡村积极发挥乡土艺术团和移风易俗乡土小戏创作专班作用,通过小淮戏等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倡导文明乡风、普及理论政策,推动形成文明乡村新面貌。

1.南集镇范荡村.jpg


兴趣为引,村民唱响传统文化       

       傍晚时分,范荡村大舞台上汇集了文艺活动爱好者,自发进行着广场舞、扭花船等活动,场面热闹非凡、村民热情洋溢。

       范荡村村民因为爱好,自发组织成立范荡乡土艺术团。艺术团有土生土长的成员15人,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80岁,尽管成员年龄较大,但他们热情高涨,凭借着对文艺的热爱与执着,坚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创作、排练,精心打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艺术团成立至今已有18个年头,原创节目60多个,每年开展惠民演出30余场次,他们坚持剧由群众唱、戏为群众演,节目内容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新元素,不仅让观众愿意看,还让观众看后有感、记得住、愿意传。

时间:2024年7月12日  地点:范荡村文化广场  内容:“夏日你好”文艺演出.jpg


以戏为媒,文明乡风人民书写

      “不让彩礼成负担,真爱金钱买不到”“入伍入学不宴请,乔迁开业不收礼”……范荡村通过创作移风易俗类节目剧本,唱走“人情债”、唱回“人情味”。

       只有剧团还不够,还要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范荡村村民自发组建了由村组干部、红白理事会、乡土艺术团及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移风易俗乡土小戏创作专班”。创作专班经常性邀请大家在宽松氛围中唠家常,理出群众普遍关注的痛点问题和具体事例,为作品创作提供源头活水。除了线下走访,创作专班还把百姓议事室、村民议事会、有事“码”上说等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群众若发现赌博、迷信、高随礼、高彩礼等现象,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通“导演室”“编辑部”。

       创作专班成立以来,聚焦破除陈规陋习,推出了小品《出礼》《问路》、小淮戏《亲家和》、莲湘表演唱《人情减负“涟6条”》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移风易俗节目。其中,《问路》在2019年县级“礼赞新中国 讴歌新时代”群文新作文艺调演中,获优秀剧目奖。

时间:2024年6月23日  地点:范荡村文化广场  内容:“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文艺演出.jpg


以戏动情,理论政策入脑入心

       一个个生动的反诈故事、一条条焚烧秸秆的危害、一例例医保便民的事迹在戏台上唱响……范荡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述基层治理的知识。

       为了让理论政策宣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范荡村创新宣传形式,举办“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政策知识通过小品、快板、说唱等艺术表演的形式展现给村民,让村民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接受理论政策教育,演出期间开展“理论政策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为了引导村民参与村庄治理,范荡村还将村规民约中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小戏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加入环境整治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2024年12月4日   地点:范荡村文化广场  内容: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