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29 来源:县委宣传部 字号:[大 中 小]
“每天一大早,我们村干部都会到村里转一圈,看看保洁情况。南集镇自从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后,我们范荡村就配备了专门的保洁人员,定时定点对本村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保洁。”涟水县南集镇范荡村党总支书记范加金说。
范荡村位于镇区西首, 交通便捷, 范荡小区中心路、涟潘路等主干道相连,纵横交织,贯通全村。该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915人,2022年人均收入达到24560元。该村有强劲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三产于一体,是全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早在2008年,为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发展村集体经济,该村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规划498户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同时建设600米长的乡村特色商业街,由点到面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不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而且推动了中心村的商贸繁荣。该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广大村民,从培育壮村富民产业、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以党建为引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平安幸福指数。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2016中国特色村、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文明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村、市三资管理示范村、市卫生村等荣誉。
涟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以及获得感、幸福感的头等大事,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从上到下、全员出动、抓实抓细,不断提升该村的“颜值”。就是在严峻的三年疫情时,该村也没有停下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的脚步,房前屋后杂物清理、破败猪圈拆除、旱厕改造、沟渠河塘清洁,以及重新铺设范荡小区中心路、路边建起了花池围墙、菜园塑钢栅栏、新建文化宣传墙并进行了墙体绘画等。其间共计粉刷墙面37000平方米,房顶刷灰7022平方米,拆除废旧旱厕、猪圈等破败物体60余座,河塘整治近50亩;改造不锈钢围墙26户700余米,新建文化宣传墙130米,墙体绘画近20幅;新铺高标准水泥路面约26000米;投入8.5万元新建文化长廊,菜园塑钢栅栏2200米;花池围墙2360米,调土17000方,修建花浦20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600余株,用于绿化总费用达5万元;建设健身广场1600平方,安装村内监控摄像头21个,安装路灯120盏;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新建法治宣传长廊30多米,新建防渗渠5000多米、电灌站3座、桥涵6座。此外,群众还自发捐资2.5万元,新建高标准公共厕所一座。
近年来,该村在围绕组织设置、阵地建设、村干部队伍管理、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投入160多万元,改建党群服务中心和5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综合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娱活动室等,深入落实“双提双聚”行动计划,建设“乡村大舞台”,组建“南集小戏”文艺宣传队,常态化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建设300吨冷库一座,购买4台大型农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万元;流转土地2150亩,增收19万余元;成立村劳务合作社,吸纳农户为社员,真正实现富民增收。2019年,争取省国土厅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投资2600万元,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成效显著。
该村积极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班子,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经济合作组织为发展主体、多个组织共同参与的“1+3+N”的村级治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好儿媳”“好婆媳”“荣誉村民”等评比活动,让乡邻互帮互学、互敬互爱、和谐共处;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伍,积极宣传乡村文明和村规民约,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加强村级图书室投入和管理,满足村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我今年将近80岁了,一天没离开过范荡村,要问我什么时候日子过得最舒心舒适,我感觉就是现在了,到处干干净净,让人心旷神怡。”做了40多年村组干部的王建生老人高兴地说。
“文明村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做到有班子、有规划、有队伍、有制度、有总结、有考核,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扩大村民知晓率、参与度,让创建入脑入心,不断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范加金豪情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