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014331740/2025-00002 发布机构 数据局 公开日期 2025-04-25
文  号 分  类
文  号 分  类 时效说明
涟水县持续优化“涟快办”营商环境3.0服务品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打造“涟快办”3.0服务品牌,以“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奋力开创涟水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特制定本措施。

一、优化开明开放、保障有力的投资环境

1.提升项目全周期审批质效。打通建设项目在立项、设计、施工、验收、投产等审批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全链条服务。常态化落实“减材料+免证照”极简申报、“并联审+容缺办”极速审批、“全链帮代办”极优服务“三极”工作机制。扩大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应用覆盖面,由二产项目向一、三产项目拓展,推动更多项目实施“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四即”快速审批模式。(牵头单位:经济开发区,县住建局、资规局、数据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城管局、水利局、应急局等县各相关部门)

2.深化项目审批并联服务。对“拿地即开工”的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提升在储备、培育、实施过程中协同水平。在具体推进“拿地即开工”过程中,充分利用项目策划生成和土地出让阶段,分析研判项目推进可能存在的难点、堵点,资规、住建、生态环境等涉审部门提前介入,积极开展用地、规划、图审、环评、能评等方面工作指导,落实同步审查、联审联批协同机制,保障经营主体取得土地及五证申请材料齐全后的3个工作日内实现“五证联发”。(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资规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城管局、水利局、应急局、生态环境局等县各相关部门)

3.构建“地等项目”多元供地体系。储备不少于10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形成5-10个可以承载亿元以上项目的整体盘活方案。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为项目提供菜单式全流程服务。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全面推广产业项目退出机制,综合评价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鼓励产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限等方式,实行灵活土地供应。(牵头单位:县资规局、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二、优化亲商安商、客商至上的人文环境

4.探索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政企交流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服务企业工作交流会,分层分类组织,重点部门汇报服务企业实绩和涉企检查情况。通报正反典型案例和12345涉企需求办理情况,对疑难复杂问题上报县主要领导会办。推动各类营商服务单位主动一线服务项目和企业,实打实帮助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紧盯项目招引、审批、建设、投产各环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分析问题,一般问题当天解决、重要问题由承办部门5个工作日内答复、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提请县领导研究解决,确保所有问题在7日内予以反馈到位。(牵头单位:县营商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5.深化“一企来办·涟快办”12345热线机制。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亲商爱商安商的发展环境,畅通企业需求直达渠道、明确工作责任,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快速解题”。建设12345“热线百科”,依托政府热线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及时传达国家规章制度、解答政策疑问、促进执行落实。推行上门帮代办、全程帮代办和重点帮代办定制化机制,实现服务企业营商服务专员和12345热线政策服务专员双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县数据局、营商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三、优化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市场环境

6.推动企业降本减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完善“一行一策”“一企一策”落实机制和“红利账单”推送机制,确保应享尽享。发布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清查全县交通物流、水电气、金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等领域违法违规收费,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要素成本。(牵头单位:县税务局、发改委、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7.推进产业人才集聚。落实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返乡探亲、子女入学等优惠待遇。完善产业人才举荐机制,重点考量人才技术能力、实际贡献、企业认可、社会认同等因素,提升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精准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评价与激励相关联的专业化人才发展机制。(牵头单位:县人才办,人社局、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8.深化证照“三联”改革。将更多许可事项纳入证照联办联变联销改革范围,拓展“三联”事项。创新服务载体,积极推动将证照联办联变联销纳入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登记、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提升企业证照办理便利度。(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四、优化普惠均等、高效直达的政策环境

9.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深化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建立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对于新出台的惠企政策,在3日内发布至“一企来办”平台。拓展政策归集、解读等渠道,统一标准、统一要素,强化政策精准推送,加快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工业强县和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等领域业务中常态化实施“免申直补”。(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局;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县各相关部门)

10.强化惠企政策数据共享。统筹推进数字涟水、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不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健全以电子证照库为主、政务数据超级管理员兜底的工作机制,推动电子证照、证明、材料数据应归尽归,提升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效能。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直达基层专区,推进“苏在线”系统数据应用。推出数字政务门牌,整合线上线下办事渠道,通过“一码”解决企业群众“怎么办”“去哪办”问题。(牵头单位:县数据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县各相关部门)

五、优化高效规范、智慧便捷的政务环境

11.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政务服务标准总体设计,推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制订,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打造最优服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一门办事”提质增效。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强化“好差评”运用,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提升企业群众办理满意度。(牵头单位:县数据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县各相关部门)

12.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压茬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一体化建设,突出窗口一线队伍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在职业管理、薪酬福利、人员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标准化建设,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实现“一次提交”办事申请、“多端获取”办理结果。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实现更多“一件事”。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问答库,提供一站式、集成式政策信息服务。强化数字赋能,拓展“边说边办”政务服务模型场景应用,实现苏服办移动端“边说边办”。(牵头单位:县数据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县各有关部门)

13.深入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在完成镇(街道)全覆盖基础上,向村(社区)有序延伸,根据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实际和企业群众办理需要,扩展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事项,创新实施基层事项“免证办”、村级证明“云开具”,实现基层一个窗口、全科服务。(牵头单位:县数据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县各有关部门)

六、优化稳定透明、公平可期的法治环境

14.坚决遏制乱检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完善行政处罚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编制2025版涉企免罚轻罚清单。坚持过罚相当的原则,更多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柔性的执法方式,引导执法机关强化《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则的运用。构筑涉企案件风险通报机制,对行业性风险隐患、多发性涉企违法犯罪,及时向企业发布提醒、发送《防范建议书》。完善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通过12345热线收集行政执法问题线索,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牵头单位:县司法局、数据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15.强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开展营商环境普法宣传,深度解读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民营企业的法律需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组织高水平法律服务机构为制造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通过法治体检、法律政策宣讲,免费咨询等方式协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助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司法局、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16.优化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健全问题和线索梳理交办机制,着力清除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顽瘴痼疾。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加强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不同意”事项报备程序,积极推动“不同意”报备制度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政务服务热线“不同意”事项的机制融合。(牵头单位:县营商服务中心、数据局;责任单位:县各相关部门)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