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31034192/2024-00014 | 发布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日期 | 2024-04-08 |
文 号 | 涟市监〔2024〕5号 | 分 类 | |||
文 号 | 涟市监〔2024〕5号 | 分 类 | 时效说明 |
2024年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与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按照2024年省、市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2024年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与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聚焦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着力强监管、促规范;聚焦助力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创新、谋长效;聚焦践行寓监管于服务,着力优服务、促提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高水平监管实现高质量安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突出监管重点,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一)排查食品安全风险。结合餐饮环节特点,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以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小餐饮等为重点业态,以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高考时期、国庆期间、重大活动期间等为重点时段,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二)加强重点业态监管。一是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结合春秋季、中高考等重点时段,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加强餐饮服务监管。加强食堂承包经营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许可准入、进货查验、环境卫生、人员管理等各项制度。
(三)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分级分类、规范做好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确保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零事故。
(四)规范处置应急事件。针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件及相关舆情,紧密跟踪事件进展或者舆情监测情况,坚持科学分析,精准研判,确保第一时间响应跟进,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及时跟进事态进展,避免舆情通过网络传播发酵,产生负面影响。
二、落实主体责任,推动规范经营
(五)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推广实施食品安全“三分监管”模式,推动餐饮企业、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及相关主体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应配尽配”。督促所有相关主体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第60号令,结合业态类别、经营范围、食品类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个性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常态化做好 “三类人” 管理,高质量做好 “三件事” 运行,规范化做好 “三本账” 记录,不断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能力。
(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学校食堂推广实施“五常”管理、色标管理,帮促餐饮服务单位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七)提升从业人员履职能力。根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指南和考核大纲要求,丰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培训内容,加强监督抽考工作,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履职能力。推动全县所有餐饮企业、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提高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监督抽考率。
三、强化事前预防,防范化解风险
(八)扎实开展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是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治理学校食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健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二是巩固全县集中用餐单位专项行动成效,强化综合治理,提升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三是严打违法违规行为。针对餐饮环节苗头性、倾向性、系统性风险隐患,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四是充分运用风险评估结果。结合监管实际,运用好风险评估检查结果,加强问题学习研究和督促指导,进一步提升监管履职能力,推动学校食堂等重点业态风险排查在前,安全管控在前。
(九)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食盐批发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增强食盐批发企业守法经营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防范风险,强化监管数据共享、分析与使用,严格规范食盐批发行为,加强餐饮用盐管理,严禁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贮存、使用散装食盐,严厉打击使用未加碘食盐或工业盐等非食用盐加工食品的行为。强化学校食堂、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单位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四、坚持创新驱动,建立长效机制
(十)强化制度宣贯执行。做好《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总局第78号令)》《江苏省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连锁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宣贯,进一步规范全县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助力食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扎实推进智慧监管。一是推广使用“码上食安”,在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张贴企业监管码,实现餐饮经营主体信息、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监管信息、监督抽查考核等信息一码公开。二是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各级各类学校食堂覆盖率达到90%。推进学校食堂“一校一档”数字化覆盖率达到100%。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及承包企业将人脸识别技术、AI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全过程,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十二)推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动态汇集餐饮经营主体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信息、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信用信息到省食品经营安全智慧监管系统信用档案,纳入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内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
五、推动多方参与,营造共治格局
(十三)加强部门联合会商。围绕学校及养老机构食堂监管、查处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反食品浪费、长江禁捕、食盐质量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加强与教育、民政、公安、工信、商务、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合作,凝聚监管合力,协同综合治理。
(十四)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消费者诉求有效传递,督促属地妥善处置,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探索推广公众监督新模式,发挥消费者、外卖“小哥”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十五)加大宣传引导。结合重点工作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做好新出台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治理成效。结合餐饮环节食品消费特点,围绕“消除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开展消费提示,引导公众正确消费、健康饮食。
此文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