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涟水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327549014/2021-00153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1-09-13
文  号 涟政发〔2021〕62号 分  类 政府文件/财政金融
文  号 涟政发〔2021〕62号 分  类 政府文件/财政金融 时效说明
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县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融合发展,优化主体功能,推进资源整合,提升承载能力,促进开发区发展壮大,现就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财权事权匹配原则。合理界定开发区财权、事权,促进建立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开发区财政运行机制。

(二)政策激励原则。建立健全向开发区适当倾斜的财税利益分配和资金投入机制,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三)预算约束原则。规范开发区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强化债务管理,严控违规负债;加强开发区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财经制度,提高开发区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

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差额补助(上解),超收分成、短收不补、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收支范围

1.收入范围

税收收入。按属地管理原则,开发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收作为开发区财政体制收入。具体包括:增值税(5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40%)、资源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收入。

非税收入。开发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人缴纳的非税收入作为开发区财政体制收入。具体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

政府性基金收入。开发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项目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县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安排给开发区,纳入开发区基金预算管理。

2.支出范围

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开发区主要承担范围内的政权运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信访稳定、公共文化、农业、水利、应急救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维护、征地拆迁、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应由开发区承担的支出责任。卫生健康、村级运转、退伍安置、五保经费、尊老金、离任村干补助等由县和开发区按现行分担办法分别负担。

(二)核定收支基数

1.收入基数的核定

根据开发区2018-2020年企业入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政策性或一次性收入等因素)平均数综合核定。

财政征收的非税收入暂不纳入收入基数。

2.支出基数的核定

(1)人员经费

①在职在编人员经费。按2020年末开发区行政事业在职在编人员现行标准核定;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根据县确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标准核定。

②离退休人员经费。主要是住房补贴等不包含在社会化发放以外的部分,按现行标准核定。

(2)公用经费

按在职在编人员3.2万元/人标准核定,实行综合定额。

(3)支持企业发展经费

①招商经费。安排440万元,主要包括专职招商队伍人员经费及招商专项经费。

②服务企业经费。安排100万元,主要用于服务企业产生的公用支出。

③产业发展资金。按2018-2020年产业发展资金支出平均数核定,主要用于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等支出。

(4)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安排300万元。

(5)公用设施运维经费。主要包括道路保洁、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按2020年实际支出数核定。

(6)基础设施建设及化债经费。安排3500万元。

(7)村级经费。按2020年实际补助数核定。

(8)其他经费。主要包括按照支出责任划分应承担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公共文化等领域经费,按2020年实际支出数核定。

(9)预备费。按支出基数的2.5%核定。

(三)体制结算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四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罚没收入,以2018-2020年收入平均数为基数,增量部分县级集中20%;耕地占用税,以当年实际入库数县级集中20%。

2.镇街招商引资落户开发区的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县按照10%比例划转财力,收入纳入开发区统计;开发区、镇街按照30%:60%比例划转收入和财力(其中落户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企业,按照40%:50%比例划转)。

3.县直部门招商引资落户开发区的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县按照10%比例划转财力,收入纳入开发区统计。

4.开发区属地范围内企业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专项收入上解县级统筹安排;除此之外的其他非税收入划入开发区使用。

5.开发区属地范围内金融机构、建筑企业及房地产企业缴纳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上解县级统筹安排。

6.固定上解。按照2015年体制基数上解。

7.体制期内人员调资以及人员调进调出、转正定级、晋级等原因增加或减少的人员经费,不予调整体制基数。因区域划转、国家政策性调整等因素对财政收支影响较大时,报县政府批准,可对体制基数作适当调整。

8.上级财政对开发区的以奖代补资金、合作共建园区奖励等资金全额安排给开发区使用。

9.开发区范围内工业企业项目土地出让金专项用于开发区道路、桥梁、管网、河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PPP项目、债务还本付息等符合支出用途的项目支出。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预算管理。开发区要按照《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严格预算管理,按规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将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增强开发区财政预算收支计划性。

(二)加强债务管控。开发区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规定,不得擅自新增、举借政府债务,确需举借的应纳入县级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统筹考虑。建设投资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投资条例》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源头管控,做到政府投资计划与本级预算相衔接,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新增隐性债务。加强所属国有公司投融资行为管控以及经营性债务管理,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加强财务管理。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县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财政、财务的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开发区财政收支行为。

四、其他事项

本意见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如遇政策调整,再修订完善。《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涟政发〔2015〕156号)同时废止。

 

 

                                                                                                                                                                                        涟水县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涟政发〔2021〕62号 .doc